嘴角烂了是什么原因
2025-08-04 来源:香巴拉资讯 | 分享: |
近日,昌都市“红色昌都·振兴奋进”活动传统生产生活技能群众性比赛迎来“陶韵匠心”制陶技能大赛的举办。
三十余位匠人指尖翻飞,让沉寂的陶泥在高原阳光下苏醒。比赛现场,禁用模具的规则让每件作品成为“手与泥的共舞”。
这是30分钟的生命塑造。在倒计时滴答声中,匠人们与时间赛跑。评分表上,“制作工艺”占据核心权重。每一件作品都凝结着匠人心血,从指尖传递到陶泥之中,赋予其生命与灵魂。观众围在一旁,屏息凝视,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。他们或惊叹于匠人们精湛的技艺,或沉浸在那一抹泥土的质朴与纯粹之中。
当陶泥在年轻艺人手中歌唱,文化传承便有了生生不息的力量。阳光给未干的陶坯镀上金边,古老技艺与现代审美的碰撞,擦出耀眼的火花。每一块陶泥,仿佛都有了灵魂,它们不仅仅是泥土与水的混合物,而是藏东匠人心血的结晶,是高原文化的传承。
“在高原的阳光下,我看到了陶艺最本真的生命力——泥土在指尖呼吸,歌声与陶器共鸣。”担任评委的中国外交文化友好大使、西藏当代陶瓷文化研究院理事长李泉动情地说,“选手们制陶时吟唱的淳朴歌谣,绝非简单的劳作伴奏,他们手中的陶罐已不仅是容器,而是承载高原精神的图腾。”
经过激烈比拼和公平公正评选,丁青县的扎西曲珠、布永、顿旦分别获前三名。
丁青县领队激动地说,“这次比赛不仅是对传统技艺的一次展示,更是对年轻一代传承人的鼓励和鞭策。看到陶泥在年轻艺人手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,我们感到非常欣慰,希望这门古老的艺术在现代社会中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。”
本次活动通过现场直播的方式进行,吸引众多网友市民围观。昌都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这三个比赛项目都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。通过比赛不仅可以发掘出更多优秀的手艺人,还可以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弘扬,让更多人爱上非物质文化遗产,让传统生产生活技能在一代又一代人手中焕发出新的光彩。